火曜日, 8月 30, 2011

.plan066

我不喜欢微博。我使用Twitter是因为我有一段时间热衷于《汉娜·蒙塔纳》,我是如此地狂热,以至于去收听主演Miley Cyrus和Emily Osment的Twitter,来了解更多的动向和八卦。现在那股子热劲儿过去了,我就再也不去Twitter了。你得避开屏蔽,切换代理,才能使用Twitter,麻烦得要死。至于新浪的微博,我忘记自己为什么会使用了,也许上面有一两个人值得我关注,但我对其热诚度显然不如Miley Cyrus和Emily Osment。不过这不重要。关键是,有时我还是会关注一下新浪微博上人们的发言,因为现在他们都只在那儿发言了。

这可以算是先行体验的不便之处,换句不客气的话来讲,IT潮人真他妈难当。虽然我根本称不上这个名号。我在使用博客的时候,大家还热衷于门户和论坛;我第一次尝试Twitter的时候,大家开始兴奋地互相交换博客地址,恳求互相链接;当我宁可自己的博客放在Blogger上谁都看不到并且隔三差五还不是很乐意地去看看RSS的时候,大家开始连放个屁都往微博上填了。事实上我也是听从真正IT Geek的号召,这才去尝试这些稀奇古怪的流行产品的。只不过大部分人——他们多半是智力低下的死白领和人云亦云的小清新——比我更为迟钝。我还没提到放弃Facebook和怠慢Linked In的事情呢。当然群众们有朝一日肯定也会用上山寨货,并且自以为走在时代的前端的。

迎面瞧着这一茬一茬昂首阔步,胸前印着大大的G-sta Row字样,心中满溢着时尚自豪感的货色,我都不知道悲从哪儿来。知道,有时候确实比不知道要痛苦得多。但是他们还不安分,更是让我厌烦。这些欠板子的,一面恨不得能把三长两短都印成传单雇一架广告飞机装上沿着市区朝下头兜圈子撒,一方面,她们——基本上都是她们——对前来窥探的各路货色居高临下,指责他们——基本上也是他们——侵犯了、刺探了、不怀好意地品尝了、说不定还一边干着龌龊的事情一边享受地利用了,她们那不可告人的三长两短。然后就是自以为高尚的口水战,相互在粪池子和下水道的标高上争夺道德制高点,最后无一例外地鼓着着义愤填膺的腮帮子,享受闺蜜的安抚。

我很早就发现这其中的矛盾所在。你看,人们希望自己被关注,因为这样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他们的社会价值:被需要。而另一方面,人们不喜欢自己的情报被他人所掌握,因为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他们的心理劣势:被窥视。但是你怎么能指望跟着大趟而使用微博的人能够逻辑正确地自主思考问题呢?于是这帮尿性的货色就禁不住跑火车,还不准人家往狠了瞧。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发现人们都变成了心灵上贫瘠的露阴癖,还总是怪罪脏兮兮的外地务工人员试图对她们实施猥亵……

你知道世界上最为傻逼的机器是什么吗?我知道。是跑步机。那么你知道世界上第二傻逼的机器是什么吗?我告诉你,是自行车器。我去游泳回来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健身房。这你妈是怎样的一个健身房啊!它坐落在江湾体育场的边角结构里,就是观众席下头的那一大块空间,面朝体育馆的外围,上头还有水泥顶包围。总之你走进去就有一种被泰山压顶的死亡体验。然后他们把墙壁做成玻璃的,你能看到一帮人,有男有女,有肥……有不算是太肥的……在那里跑步。然后再往前走,是一个黑黢黢的小房间,里面摆放着固定在机器上的自行车,泛着暗红的邪恶的昏光。你从外面看里面能够看得一清二楚,但是在里面多半就好像待在迷幻舞厅里一样。跑步机那里人们以不同的速度或走或跑,总要穿一件汗湿的黑色全棉背心,或者是白色的;耳朵里一定要有入耳式的耳机,把ipod或者iphone挂在腰间。自行车那里则是放着节奏强劲的音乐,只见几个人闷头弯腰,像是吃多了反胃在吐一般,拼了老命踩踏板。

你管这个叫什么?我管这个叫社会符号。棉背心、耳机、打从心眼里觉得自己过着高质量生活的眼神,这些缺一不可。再往前走,你能看到更为明确的社会符号,透明的玻璃后面有一堆排列整齐、身材可悲的女人,她们衣着不一,宽松短打有之、赘肉紧勒有之,在一个言谈举止怎么看都很基的教练的带领下做有氧运动。样子也做足,好歹置办一身紧身的健身服呢?倒不是觉得你们身材好,只是稍微专业一点吧?不用,有了一名基佬教练,就算是教凤阳花鼓,腔调也足够了。

你明不明白?明不明白?!是不是学跳肚皮舞不重要,是不是肚皮舞不重要,是不是露出肚皮不重要,是不是穿着薄纱挂着铃铛不重要,是不是锻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符号对不对,是不是我在《欲望都市》之类5块钱一盘的DVD里面看到的那个样子。如果是,如果是的话!那我就掏五百块钱报你们这个班,然后只来两次,接着找各种借口给自己放假,然后接受闺蜜的安抚,把放假的借口进一步正当化。不过如果基佬教练足够帅的话,我可能会勉为其难、挣扎地来一下。

说真的,我觉得这种所谓的“健身房”能够设置透明玻璃墙真是太好了。也许从对方的角度来看,这是商业招徕的目的所致。但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不要钱的社会行为学博物馆。你不用花一个大子,就能看免费的展览,告诉你人类行为上的不合理和谬误所在,并且图文并茂地给出实例,顺带还有真人演示,不是工作人员披挂着行头来演,而是再本质不过的实际个例,原人原样,第一手资料,保证你全身心地领会什么叫吃饱饭没事做。

后来我知道,吃饱饭没事做还可以表现到一个冠冕堂皇,一本正经的高度。比如说回到微博的话题上来。新浪有微博、腾讯有微博,然后网易有微博。新浪的微博有名人、人气高;腾讯的微博借助平台,使用方便。网易微博有什么好我已经不知道了,一个人如果同时会尝试——注意是尝试而不是使用三个微博,他已经快要得肝硬化了。中国人用不了Twitter,就用一大堆李鬼来满足自己。然后你再看到美国人、日本人都轻轻松松地从自己的iphone上、安卓上、黑莓上啪地一下就是一条推,啪地一下就是另外一条推,用不着三天两头换产品,嫉妒地眼睛都要流出血来。一个强调社交气氛和用户群的产品,却像地狱犬一样三个脑袋在撕扯同一个目标,而这个被叫做目标的用户群,就仿佛悲剧的受害者一样,被咬死了不算,还得叫几个凶残的狗头拉得稀烂,你怎么培养用户忠诚?你怎么提升用户体验?你怎么营造一个舒适的装逼氛围?我看到张家在腾讯,李家在新浪,想跟大家说句话都要四下重复发帖,好像居委会大妈各家各户张贴防火防盗告示一般,这哪儿来的什么格调可言?

有时候我的确很讨厌这些所谓的“产品”。它们会把简单的事情闹复杂了,它们会把细节的东西搞得专业而狭隘。无意间知道Tumblr以后,我惊喜于它的设计感和便利性。可后来一研究却难免失望。Tumblr号称是强调“优质内容”和“用户编辑”的轻博客。简单来说它志在一针见血、言简意赅地精炼出主题,并且向社区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广播。它并没有阻止你在上面长篇累牍,但整个社区氛围没有那个耐心来阅读你的思想,那么你的内容自然就会随之枯萎。这真是叫我气馁。我本以为能够找到一个腔调十足、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博客替代品,结果好像还是无可避免地落入了多产品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为了要不要把一篇东西同时发表在Blogger和Tumblr上而烦恼,甚至为了哪些东西需要发表在Blogger而哪些东西需要发表在Tumblr上的归类而烦恼。照专业的术语来说,我这就是入了障。翻译成中文,就是傻逼了。

那天有人告诉我,他现在在用一个叫做微信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在指定距离内搜索同样使用微信的用户,用文件储存的方式向对方发动文本或者语音。其效果就是大家开始积极地和陌生人交流了起来,这种感觉叫人实在是雀跃不已。我当时一口浓痰啐在他脸上。有皇上那年,人们笔耕墨缀,书就一手好字的叫人尊敬,写出信来能够传家世的。现在你们恨不得把自己长在设备上,走路吃饭都低着头瞧手上的电容屏和电阻屏,就差找人在你面前竖一根电线杆子一头撞死了。反过来呢,你没办法打从心底里生发一个诚挚的微笑,跟你左右的人道声真切的好,和他握握手,拿着一个搜热点的通信传播软件当做人际关系上的突破口,就以为自己掌握到了沟通的终极解决之道,乃至生命、宇宙和万物的答案。这你妈不是大肠褶皱长到脑子里去了吗?假如我告诉你,我这个文章是在地铁上笔记本电脑还有点电的时候写出来的。你们这些拉泡屎都要微博的人是不是好死一死了?!

月曜日, 6月 27, 2011

.plan065

如果喜欢在被屏蔽的博客空间发布文章的游戏制作人员读了《如果高中棒球的女经理人读过杜拉克的<管理学>的话》并且似乎在AKB48的沉迷中有所启发的样子的话

需要说明的是,我对体育运动并不感兴趣。我不爱看足球,也不爱看篮球,尤其是中国的足球和篮球。它们真的没意思。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像所有人一样背诵NBA的球员名称,记下他们所在的球队,但这种行为就和背诵洋画上一百零八将的绰号和名字一样,是男孩子的本能。而中国的篮球,对我这种外行来说,连灌篮或者妙传这种基本的花活都没有,那就别指望我能看懂,对它感兴趣了。但是前些时候纪录片频道曾经放过一部叫做《赛季》的纪录片,我却一口气看完了全部十集,并且对中国的篮球,至少对上海的这支俱乐部队产生了好感。《赛季》说的是上海大鲨鱼队,在老板姚明聘请了外国教练邓华德之后,如何从倒数的垫底,一直打到赛季四强的故事。它的叙事和构架犹如连续剧一般精彩,人物也异常鲜明:教练专业而严格,时不时地有些坏心眼;队友各有各的问题,他们分别需要在失败和磨练之后找到自我,认清前方要走的路;而到了最后,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努力之后的不悔,他们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获得胜利,而是在达到了极限时酣畅淋漓地迎来了注定的失败。如果你有耐心将这部纪录片看完,就会发现那个我们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的球员不行,并不是我们的体制不行,真正缺乏的,其实是想邓华德那样专业而富有真挚热诚的引领者。《赛季》是一部在各个方面都能够给人以启迪的好片子,电视人能够从中找到中国电视的方向,经理人能够从邓华德身上发现作为管理者应该有的素质和闪光点,体育人能够反思如何在目前的窘境和困境中找到自己从前的热血。哪怕你是一个做游戏的,也能从里面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来。

比如说,为什么这样一个纪录片,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于观赛的感动,哪怕他根本不是一个球迷?很显然,并非从吊车尾一直杀到季后赛四强这样的狗血剧情,因为类似的玩意儿你随便翻翻哪本盗版的四拼一体育漫画就有,我们不吃这一套。而且《赛季》里面的球员犯了错也不会抹着鼻涕眼泪说,邓教练,我想打篮球……更不会有什么全场只投三分这样的屌事。《赛季》告诉你,主力队员全场只能打30分钟,球队是否坚挺要看板凳的深度;《赛季》告诉你,当教练要胡萝卜加大棒,把迟到的球员骂出去,还得偷偷叫上队长和翻译,让他们告诉被骂的家伙,谎称队长求情让教练允许他回来训练,然后看到人出现在体育馆还要装模作样地大骂“你他妈来干嘛?!”这是一个真实的球队故事,跌宕起伏完全是靠每一个人书就。这里没有什么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事情,抢篮板的就是抢篮板,远投的就是远投,战术就是战术,队伍和队伍之间的区别就是靠微小的差异来争夺胜负。只有当每个人都投入到其中,这个队伍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客观上的和精神上的,最终产生超越。所以你所看到的那些貌似戏剧性的场面,在其背后都有成百倍的汗水和辛苦。而不是什么骑着自行车也能睡着的球员,和天才般愚蠢的猴子掌握着比赛。

《如果高中棒球的女经理人读过杜拉克的<管理学>的话》告诉我们,了解谁是顾客,以及顾客的需求很重要。对球迷来说,他们可以用内行的角度来看到一支球队的成长,及其表现的优劣。而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赛季》这样的纪录片更能通俗地把球迷们能看到的东西,翻译成他们也能理解的语言。从简单的表面上来说,就是让你的用户和你关心同样的事情,仿佛你的成就也有他们的参与,你的努力在和他们分享,你的经历为他们所经受。这就是为什么游戏开发者喜欢用微博或者博客来作为次级宣传手段的原因。但是很多时候他们根本不明白这样的宣传手段究竟是基于什么原理。于是你可以看到微博和博客上一如既往地刊载着枪文,或是官腔十足、却又生硬地想要和用户套近乎的段子。我们的武器是怎样设计的,我们的人物是怎么取名的,最后来一句大家敬请期待吧!没人愿意看这种鸟货。一个优秀的开发日志应该更注重于开发本身的内容,或者是开发的形成过程。你不能把这件事交给市场部啥都不懂的家伙去做,他只会通过常规的市场宣传手段,帖一个毫无营养的数据堆砌,和没有感情可言的打屁文章。你应该在项目组里找一个语言组织能力只需要通顺即可的核心人物,让他写出自己的感想:我那天在游泳的时候想到了这个点子,这才有了你所看到的这个系统。这个系统的设计初衷是……哪怕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项目组的人在加班,他们悄悄地偷了别人的披萨,现在我们有人吃不饱啦!让你的用户明白,你们是一群平易近人,靠着努力在帮他们实现感动、给他们提供娱乐的人,而不是一心只想从他们口袋里掏包、贪得无厌的贩子。

用户参与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仅是因为边际效应的关系。他们作为受众,被众星捧月地对待着。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如果竞争环境相对来说还比较健康的话——都对他们来说是过剩的。高度的选择权决定了高度的口味,你的产品如果平平,那么就严重缺乏竞争力。这看似是运营部门或市场部门需要操心的事情,但是我们都知道那两个部门都是吃屎的,所以你自己也需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或许还记得第一次上网,第一次了解论坛的时候。论坛这个东西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会发现有一些人,他们形成了一个中心集体,他们互相之间都认识,而且好像还认识大多数的其他人。其他人对他们的态度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尊重。然后你发现很多话题会围绕这些人而展开,包括他们的聚会、他们互相之间熟稔的玩笑和打趣、他们对一些话题的引领和左右。你会发现自己有种渴望融入这群人的心情,抱着略微的酸楚和嫉妒,你认识到这些通常执掌着论坛权力的人,本身代表着这个地方,他们营造出了一种让你欲罢不能的氛围,使得你想和他们一样。

对用户来说,我们就是这群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用户们会生涩地在论坛上回复游戏制作人员的发言,把他们高高在上地奉若圭臬,甚至很乐意索要他们根本一文不名的签名。在糟糕的运营里,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制作人员被当做明星来包装,作为送给用户的礼物,用户则因为能够比其他人更为近一步地和他们所喜爱的产品的创造者牵扯上了关系而感到自豪。当然十天以后,大家都发现在场的所有人都蠢到了极点:“我居然像个白痴一样地对那样的人满脸堆笑,说起来,他做的东西也不怎么样嘛!”而早在产品的市场调查阶段,制作这一方几乎所有人都把“用户都是傻逼!”这样一句话来当成口头禅。用户希望进一步和产品互动,而不是舔制作者的臭脚。用户希望能够参与到产品的制作,或者至少发展中,这样他们才能有和产品成为一体的自觉。用户缺乏有效的产品制作能力,所以制作者不能什么都听他们的。用户作为一个个体不会站在团体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你的产品则需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自己和产品的良性发展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中所产生的紧密联系。考虑到这一点,或许我们贩卖给顾客的,就不光光是游戏本身而已。

土曜日, 6月 04, 2011

.plan064

诚挚、敬业、创造性和务实什么的,我们是不讲的啦!

东京都千代田区的烤肉店六花界,店面只有2.2坪,最大接客10名。店里可供客人走路的空间只有50公分的宽度,因为这是成年男性两人侧身能够通过的距离。而中央的烤肉台把客人们左右分割相距1米,这是令人在心理上放松的最低空间。店主人原本是拥有一级建筑师资格的设计师,盘下了一个卖彩票的门面,这才开的这么一家小店。而目黑区的拉面店あいうえお则更是只有2.1坪,横台前面的位子只有5个,但是叉烧的宽度居然有2CM之厚!港区新桥的カリーナ·プリマべーラ只有1.8坪,最大接客7名,居然还是一家意大利料理!而号称世界上最小的寿司店,只有三个位子,占地1.8坪,但是水槽、冰箱、料理台却一应俱全。每天6个小时店长都要站在柜台里一步不离……当然也因为只有店长一个人的原因。这些小店都是极有人气,人们前往光顾显然不可能是因为要去体验摩肩接踵的感觉,这些店面里无一例外都是店长大清早地去亲自选购食材,用料理的质量赢得顾客的赞誉。顺便一说,1坪的话就是36平方日尺,合3.3平方米。


这才叫叉烧肉!你我以前吃的那种,只能算肉丝!


我就十分喜欢这种真正有特色的小店。有特色不是说玩噱头,搞点所谓的“主题”就行了。贵国也喜欢搞这种“啊,这家店不错,电视上有介绍过呢!”的感觉。结果你看介绍出来都是什么鸟玩意,连四海游龙这种脏兮兮的锅贴也在生活时尚频道上当盆菜来卖。基本上我看到生活时尚频道推荐,就可以认定这是一家糟糕的店面了。在九亭我家旁边的小区门口就有一家披萨点,还是用两个传达室之一改装的,人家也号称生活时尚频道认证。我懒得烧饭,在快要饿死的时候尝试过一次。那6寸的披萨面饼皮有整张饼快三分之一宽,馅料零碎地浮现在不知道是奶酪还是番茄酱的玩意上面,好像黄黑的脏沙滩上散落的玻璃瓶渣一般斜插出来。再加上大众点评网这样的地方连肯德基麦当劳都要去评一评,毫无公正性和权威性可言,所以要在贵国找到一家真正的好店实在是困难重重。唉,毕竟,诚挚、敬业、创造性和务实什么的,我们是不讲的啦!

在全日本开有33家分店的蛋糕店Sweet Paradise,各个分店的面貌都不一样。涉谷店以红色系为主,透露出时尚气息,以年轻人为主要顾客;新宿店则五彩流转,以潮流为主体;吉祥寺店的目标用户是主妇,因此装潢上使用淡然的暖色;柏店则一片深茶色……嗯,而我们的蛋糕连锁店,都是一个鸟样子。克莉丝汀和元祖已经沦为八十年代国营蛋糕店一样毫无生气的老太婆面包店,85度C(这是世界上最傻逼的名字了,C什么C啊)则根本是卖奶茶的。而Sweet Paradise之所以能够以1480日元的价格进行自助,除了采用从工场运送半成品在店面内进行手工摆置,尽量采用含空气较多的搅生奶油之外,还掌握了目标人群,比如说女子高生一年的行程。包括她们什么时候放假、什么时候考试、什么时候开运动会、什么时候校庆……而这些情报正是销售的基础。反观下来,如果你要在这里开一家蛋糕店,别说去居民区用古董当餐具了,不管开在哪里,也只是把商品摆出来守株待兔式地等着人来“买”,而不是自己去“卖”。哦,反正,诚挚、敬业、创造性和务实什么的,我们是不讲的啦!

顺便一说万源路真是个好地方,去那里一次就激起了我的料理魂。如果你能对脏乱的环境、萧败的店面、爱理不理的乡下店主视而不见的话,完全可以把这里当成筑地或者是横路小町一样的地方。我在这里不但找到了阿萨姆红茶可以自己回家泡奶茶,还发现了各种日式酱料,甚至包括拉面的汤头。这就意味着在国内你已经可以否定掉几乎全部的日式拉面店了,一切都是大升装可乐瓶里面的黄白色酱汁给了你汤头纯正的错觉。可以的话你买回去自己都可以做拉面,卖28块一碗给你爸妈。更为甚者,我还看到了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的调味专卖!(不要跟我开国家安全的那个老梗玩笑,过时了)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都要用调味剂来形成统一的味道!搞不好以后走在街上闻到什么香味,可能都是化学工业进步的产物了。嗨,毕竟,诚挚、敬业、创造性和务实什么的,我们是不讲的啦!

水曜日, 5月 04, 2011

.plan063

大麦战争

围绕着大麦,Wakfu的生态系统和玩家自律准则受到了挑战。

大麦的资源重要性:

大麦可以制成大麦粉,大麦粉是所有25级以上的面包的主要原料。此外大麦还可以参与制作全麦粉、农夫面粉。收获大麦之后的大麦杆,可以割下来制作环保纤维、小型亚麻袋、大口袋、骷髅厨师帽,以及其他的橱窗物品。其中环保纤维又是飞行员皮帽的原料之一。

大麦的适宜温度是10度到30度,而通常每天的平均气温都在10度以下,这使得大麦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在歌咏田野(SInging Fields)大麦的种植率最高,达到了60%,而在其他地方诸如肥沃草原(Fertile Grassland),其种植率只有50%;羊填牧场(Goballfield Country)甚至只有20%。

当我在歌咏田野种植南瓜的时候,田地常常会被洋生姜和胡萝卜所侵占。这是两种当地种植最为方便的农作物。当然,偶尔也有大麦,然而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大麦的稀缺性,没心没肺地把麦子摘了,麦秆割了,东西给扔了。我的种植方式是不计成本的最优化方法:种植两到三块、甚至四块南瓜田,进行分茬收割,并且只收不割,这样不仅能保证南瓜的产出,而且也能让我收完第一茬的时候,被收过的最后一茬正好长出来,形成一个收获循环。但是,往往有时我的南瓜地会被上述几种作物:洋生姜、胡萝卜和大麦所侵占,而这个时候,我就会很气恼地将它们像杂草一样铲除。

当我在羊填牧场种植黄麻的时候,事情变得更棘手了。羊填牧场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够长出黄金麦的地方。而黄金麦的生长条件,是从最低级的小麦中随机低几率变异。黄麻本身却是60级的作物。当地的作物分布常常会在黄麻和小麦中产生一个微妙的平衡,但是当黄麻的生长条件不理想的时候,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人们把黄麻割掉,种上小麦,而黄麻的生长缓慢,没有耐心的人宁可等待黄金麦,或者收割小麦,也不愿意给黄麻留出地方来。更何况,小麦也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这个情况当有人和你一起摘黄麻的时候会更加恶化,它让你的60级农夫技能升级过程变得很漫长。

现在,你迎来了农夫生涯的80级,面对着一个尴尬的境地。要么去凑足30块钱的盘缠,前往海外四岛寻找更高级的作物级进行收割。这30块钱堪称来之不易,你必须学习采矿,用10块铁矿才能铸出一块钱。而铁矿只有在新手区才产出,那里人满为患,更别提你作为一个支那狗的延迟,是无法和脑子被门夹了的法国人所抗衡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农夫的制造技术,制作需要3份水、3份大麦、3份小麦磨出来的全麦粉。这样至少每次能给你100点的农夫经验值。继续采摘60级的黄麻,每次则只有35点的经验,升一级需要的经验通常是15000以上。

水不是问题,小麦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大麦。每打一次水,可以获得3-4桶,耗时4秒;每收割一茬小麦,可以获得3-4穂小麦,耗时6秒;每收割一茬大麦,可以获得3-4穂大麦,耗时6秒。进行面粉磨制,耗时10秒。假设我们每样材料都收集到一个stack,也就是999个单位,那么一口气做出来333包全麦粉,只够升2级。如果能撑到90级,那么可以用3份小麦杆和3颗榛子制作黏糖浆,再用3份黏糖浆和10颗榛子制作圣油,再升到100级。

于是,作为一个82级的农夫,我前往歌咏田野,准备大量采收大麦。但是那里的情况不如我想象得好。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一到两块田,一旦有产出立刻采摘。有些田甚至只有麦苗。而大部分土地都光着,没有任何作物。事情演变成这样完全是因为抢摘所致。大麦稀少,因此人们相比起自己种植并等待收成来,更愿意去抢摘他人田里的产出。而气愤的主人如果喝止无效,往往会自暴自弃地把大麦收割掉,种植新的麦苗。如果这是一个进行技能修炼的玩家,那么相比起等待大麦长成,这样的方式对他更加有利。而如果是那些来收集麦秆的玩家,他们宁可杀鸡取卵,借此把其他人的大麦都割掉。唯一痛苦的,就是那些需要,并且需要大量大麦麦穗的玩家。

有人说,这是一场没有仁义的战争。恶意踩踏、恶意收割、恶意抢摘,只要没有超出NPC所规定的生态底限,你的这些行为都不被列在违规的范围之内。而且,这个游戏没有一个像样的举报机制,你除了和这些盗匪们拼下限之外,别无他法。对于抢摘的,你可以和他们拼延迟,看谁收得快,但饶是如此你还是要损失一半的收成,更何况有一次一块大麦田里有五个人同时在采摘!对于收割的,你只能辛苦地补种。而只有当你的种植完全跟不上收割,开始恼羞成怒的时候,你才会变成那种踩踏麦苗的人。到最后,所有人都抱着谁也别想好好过的心态,共同实现了资本主义教科书式的大麦灭绝。

还记得我说过,这个游戏会自适应,玩家会自己填补漏洞吗?这个理论依然成立。就好像你被割伤了,你要流血,你要结疤,你或许会留下伤痕,但你最终还会痊愈,只是这一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它比你想象得要久。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不会,或者难以获得大麦。大麦的价格甚至会有所上升,当然前提是游戏的经济模型已经完善,人人手里至少都有钱。但最后,大麦的产出和收获还是会达到一个平衡,直到这个新的平衡再次被其他的因素所打破。这个看起来十分好解决的问题:利用那些空出来的田地,每人进行土地的分配过剩以寻求最大产出(土地的资源完全足够供应),人人都进行种植,耐心等待……并不是你说他做那么简单。得让这些狗一样的玩家了解到和谐的微妙和平衡的真谛,你不让他们伤筋动骨,是不可能的。

顺便说一句,羊镇牧场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有榛树、有小麦、有黄麻、还有鸡。你可以采榛子、收小麦、割麦秆、摘黄麻、拔鸡毛,把农夫、缝纫等技能统统练上去。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烂在这块地里。

月曜日, 5月 02, 2011

.plan062

这简直就是年度最佳笑话了,我觉得它完全能够编成一个sickipedia。
是这样的,我在地铁上看到旁边站了两女一男三个人,三个亚裔,说着德文,间或夹杂广东话,和发音还算十分标准的普通话站名。
哦,你没听明白,我是说,这三个人,他们德文、广东话和普通话穿插着讲,而且三个人三种语言都是一样的水平,都会讲,只是一般来说,这三个人不会同时用同样的一种语言来对话。
排除作为名词出现的普通话(相当于我们说北京腔夹一两个英格力许词儿摆范儿的感觉),可能的组合分别是:两个广东话一个德文、两个德文一个广东话。

硬是不在同一时间用一种语言来沟通我操!

然后我就很纳闷,你说你们这些拥有四千年历史的中国人,怎么一摊上会讲广东话的就让我们日本人看不懂了呢哥们儿?

我觉得他们丫都是香港人,因为只有香港人才给人这么傻逼的感觉。澳门人应该不会,澳门人都是土鳖。

PS:blogger的文字颜色编辑功能出问题了,写这代码的也是他妈的香港人吗?!

.plan061

我每次去宜家,看到那些装潢,就好想自己也买一套房子,把家里装饰成那个样子,然后……一个人住!

而且我每次去宜家,都觉得这里和田子坊、新天地、星巴克之类的所谓“小资”场所一样,是高个子时尚漂亮妞和嫁了老外的中国娘儿们骚包的地方。硬是要比方的话,应该就是拿着iPad2跑到肯德基去上厕所的感觉吧……

去游泳的时候我撞到脑袋了,可是为什么我还没有超能力?一般来说,这种和脑袋扯上关系的事情,不都该在第二第三天发生奇怪的事情,然后就和超能力扯上关系吗?如果硬要我选的话,我想我应该会勉为其难地选择和其他人的人生同步的能力。因为人都是气人有笑人无的,我尤为甚。当你看到那些时尚女子,嫁老外的中国妞,装模作样的田子坊人士,你会羡慕嫉妒恨,但这只是表层。我深挖广掘了一下,发现我向往的并不是他们的那种生活。我知道他们的生活什么样:买一台iPhone4或者iPad2,是不是有钱男朋友出钱并不重要,依然去仙霞路吃小龙虾,喝快乐柠檬的奶茶,以示自己的生活和普通人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事实上就是有所不同,她们会花金钱和时间在外在上,消费这份外在的买卖双方虽然都知道这玩意一毛钱也不值,可都无法自拔。你吃的小龙虾再肮脏,再平民,你本身也和旁边海豚银座姐妹店里走出来,挽着日本人的乡下妹子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我也被这种浮夸的外在所吸引,虽然我可能并不需要。这就好像你不喜欢开车所以不买,但他妈的这和你买不起车开根本是两回事好吗!如果你再深入一步看,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追求的都是一些符号。嫖妓山那些用睾丸思考的群众们看见丝袜就走不动了,那么是否有这样的可能,你让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汉刮了腿毛穿着丝袜用烧红的电烙铁猛插他们丫的菊花,他们是否未必就会阳痿呢?这种可能性,在人类行为学上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探讨价值的。

比方讲最近有一部叫做《减肥反弹》的日剧,说的就是一个符号的故事。相武纱季在其中演一个减肥成功的胖妹,但是为了帮助小时候深受感动的蛋糕店,于是勉为其难地帮速水重道饰演的二代目蛋糕师傅拼命试吃,结果又在第一集末尾肥起来,不过我相信到了最后,总归能够抱得帅锅归的故事。剧集无可避免地有艺术美化和理想浪漫主义的成分,但它给我的感受就是:所有的姑娘都很可爱这是一条真理。但真理的另外一条是,它必须建筑在互相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它再怎么好玩,如果画面实在是一坨屎,那从根本上也是无法吸引人们来玩的。这个讲法可能会被某些以貌取人的家伙断章取义,拿去当做借口。不过你得从一个客观均衡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希望能够拥有同步人生这个超能力/替身的原因。你不用花时间去进行理解和沟通,立刻就能了解对方的想法,理解对方的苦衷。虽然我知道你们这些戴着苍蝇墨镜的漂亮姑娘们都是碰不得的物质化傻逼,但是我必须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印证你们是傻逼这件事情吧?有了同步人生,我就可以不用把自己也降到和你们一样傻逼的程度,来了解你们傻逼的过程和原因了。换句话说,电视连续剧主人公的故事之所以扣人心弦,无脑爱情剧的情节之所以让人放不下,就是那些人为编纂的小三误会、帅哥误会、表亲误会、丈母娘误会和有钱人误会里,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了从各个角度解到了事情的全貌。但是看电视连续剧的那些死三八们不管,她们会捏着手巾板儿焦急地说,哎呀这个女人好傻,三柱子是喜欢你的呀,Jolena的事情是误会呀!但是你他妈逼的这个女主角被你们这些死三八像窥阴癖一样整天盯着看浑然不知,她知道三柱子到底是不是喜欢Jolena呀!所以你看这都是罗生门的错。

最近我在玩一款我个人认为,可以成为轻客户端和无端网游范本的游戏,Wakfu。这个游戏的定义,说出来基本上都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过时元素:回合制、2D、斜45度视角、SLG战斗、生活技能、玩家主导的世界……我敢说,你一定在某个不靠谱的傻逼想扎你蛤蟆,或者你和某个不靠谱的傻逼一起去扎蛤蟆的时候,对以上的几个字眼再熟悉不过。甚至有可能,你就是那个要扎蛤蟆的不靠谱傻逼。但是呢,我可以告诉你,我对诸如《洛奇英雄传》毫无兴趣,也并非HoN里面被二货队友一次次地从好好的1780打到了1740以下这才想换个网络游戏消磨时光。而是因为Wakfu确实是一款不错的游戏。

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个游戏的画风。它很精致,在卡通风格内不走极端。人物比例正常,原画拥有人物的主题性和神髓。如果是国内的游戏,但凡你说到Q版(这词儿真他妈不专业),你就会看到一颗比身子还大的头,还有一对比他妈头还大的眼睛。我也不知道这算是几头身,-0.5头?
而Wakfu呢,它的用色十分干净,线条很整洁,人物形象细腻,不夸张不浮躁,十分惹人讨喜。

这十分重要,因为整个游戏不是有这样友好的画面和整齐的UI,大多数人都将无法坚持到理解它的系统和玩法。Wakfu的游戏核心极其大胆:它是一个没有任务、没有刷怪、没有掉钱、没有银行的角色扮演游戏。一开始,NPC就教你,你可以和怪物战斗,从怪物身上收集它的“精华”——它的表现基本上都是装在瓶子里的“种子”——然后你得把种子给种在地里,生出新的怪物。不这么做的话,游戏里的怪物是永远不会重生的,你不参与建设,就会彻底地破坏游戏的生态系统。

没错,生态系统。大部分日本人参与制作的游戏都喜欢搞这一套。曾经SEX社制作过《树世界》,结果证明这是一个满嘴牛黄狗宝的傻逼游戏。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有效而友好地搞一个生态系统,或者是自适应系统,或者是任何系统。事实上早在《要塞》这个游戏中,就有一个很简单的自循环模型,通过税收和建设来平衡整个游戏内的收支。然而国内的网络游戏永远把眼睛放在日本和其他一夜成名的作品上,而日本人的游戏则把眼睛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这个行业的惯例里不作兴创新性。

Wakfu是一款法国人和日本人协同制作的游戏,原先就有Dofus作为其基底,因此在整体上的拿捏不会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出什么大纰漏。游戏的地图被分成很多区域,每一个区域只有——是的,只有一个NPC掌管。这个NPC负责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一般来说有五个项目:农作物、植被、两到三种动物。其中几项有其标定最适范围,满足该范围的话,NPC就会奖励该区域的成员一定属性加成;而不满足该范围,玩家还加剧情况的恶化——比如说在植被稀少的时候砍树、或者在动物泛滥的时候继续种动物种子——就会因为不守规矩而被扣除市民分。市民分降低到一定程度的玩家会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红名”,其他玩家可以把他打败,从而得到大量的市民分。某些奖励丰沛的挑战任务需要满足一定数值的市民分才能参加。游戏就是靠这个方式来保证整个系统里的内容量。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基本上这些东西:植物、动物、花花草草,你都可以拿来power leveling。如果你是个农夫,那么就去打麦子,打完以后可以割麦子,割完以后麦子就没了。它永远不会重生。除非你把打下来的麦穗再种回去。游戏里会有自己的天气预报,每一种植物都有其适应的温度范围和天气。不在这个范围内,该植物的生长就会变慢,你也就必须多等一会儿,才有更多的麦子长出来给你打。树木也是这样,你可以把果子踢下来,然后把树苗剪下来,或者直接把树木砍掉。在这一过程中你的樵夫技能会增长,但是你砍掉的树必须通过嫁接树苗才能再次长回来。其他的一切东西也都是这样。

但是它们只是用来练生活技能的吗?不完全是。Wakfu的生活技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技能。在《魔兽世界》里,你可以不用学习任何生活技能,一样可以过日子。但是Wakfu没有商店、怪物不掉钱,你该怎么保证战斗续航力,以及资金的周转?最简单的需求,你的“红”(我操你妈逼这些死群众不这么说你们会死啊!),或者说你的补给品,是买不到也打不到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厨师或者烘焙技能,把打下来的麦子和打来的水,在磨坊那里做成面粉,再用面粉和水,在烤炉那里做成面包。这样才能获得回复10HP的道具。

现在你应该意识到这个系统必须循环的重要性了吧?人们会拼命地打麦子、割麦子,不管是为了练生活技能也好,为了做面包也好。而为了支持这一消耗,人们还得自己去拼命种麦子。系统不用操心、设计师也不用操心,一切都由玩家自己来平衡。他们如果穷凶极恶地像蝗虫一样把麦子都干掉,非常好,你们就没麦子了!极端情况下,游戏里确实可能出现连麦穗都被用掉,完全无法在任何一块地上种出麦子,导致麦子绝种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事实上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因为玩家知道这个可能性,他们会预留麦穗,他们为了能够有麦子而会去种麦子。他们会自己把自己找到的漏洞给补上。他们是最为强大的工具,比什么样的补丁,比不管多少人的GM队伍,都要有用!再想想看,游戏中如果一切都是按照这个方式来运作,传统问题中,玩家把自己往床上大字型一摊怒骂“这什么鸟游戏,一点都不平衡!”之类不负责任的话,就很难再会作为他们自己犯下各种蠢事的借口,设计师也不再会成为迁怒的对象了。

当然,上面这些只是略带宣传意味的夸大其词。有些内容,比如说怪物的分布、地图场景的排布、数据的设计,还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样的设计对游戏本身来说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许多玩家问的最多的问题依然是“拍卖行在哪儿?”“如何打钱?”“去哪儿练级?”而他们获得的答案是“没有拍卖行。”“钱是采矿之后,用矿石打造出来的。”“练你妈的级啊,老子才5级,已然是75级的专业农夫了呀哈哈哈……”有些问题几乎是一目了然地可以预见:我强烈不建议那些急功近利的蠢货们去练习采矿,因为如果这个游戏中的通货是靠采矿这种只需要时间成本就能解决的方式来产出的,那么它的产出一定很少,而且会有很多人抢。再进一步,在生产环节没有跟上,物品的流通还不完善,需求和供应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和谐的平衡时,拥有再多的钱也只是有价无市。而另一方面,游戏中已经预设好的路费——乘船、传送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开店卖东西所需要支付的税收,则给初期的开荒玩家定下了不是很友好的门槛。

不过我相信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游戏的大宗旨“让玩家自己来平衡”所解决。你可以投票选出自己的政府,政府人员会制定税率、设置奖励素材和道具的挑战任务、甚至是改变气候以方便作物的生长,从而形成原材料的产出等等。你不用考虑过于复杂的问题,一切都会被玩家群这个超巨型的总和体自行消化。如果真的有什么弱点的话,我只能想到中国人的外挂和按键精灵了。你种下的东西,别人随便谁都可以来踩掉,并且你是完全没有办法阻止的。事实上我就已经遇到了种植冲突的问题:在黄麻田里种植低级的麦子,能够有机会产出黄金麦,于是这里就出现了很多低级的农夫,大量地进行麦子的种植。黄金麦出现的时候他们无法收割,而出于对黄金麦的需要,一些高级农夫则会帮助他们铲掉黄麻。黄麻的消失导致在60这个等级段的农夫技能训练形成了断层。于是经常是我辛辛苦苦种下的头茬黄麻刚开,屁股后面就有个家伙跟着摘种子了,你摘种子也就算了,摘完了还把黄麻纤维也收割了,于是刚刚种好的一片田就只有光秃秃的一片。而我必须等待新一茬的黄麻长出来,才能有下一批的种子补给。至于这个游戏在中国面市的假设,基本上别说黄麻了,就连最低级的麦子,估计都有人因为你踩了我的麦芽,我割了你的田而互相打起来。

当然,这群不要脸的支那狗不在我们的讨论范畴之内。就目前而言,我还没有看出这个系统会有什么致命的大问题。Wakfu在制作上采用了双钩效应,当你对这个系统感到厌烦,为了升级某一个生活技能苦苦修炼而不可终日的时候,亲切友好的画面会让你支持下去;而当你面对斜45度角卡通人物感到审美疲劳的时候,一个和传统角色扮演游戏完全不同的游戏系统等着你去慢慢体验。这里的两个钩子,其中一个足以在玩家对另外一个丧失兴趣的时候,继续拉住他们,产生良性的粘着度。当然鉴于游戏目前处于beta测试阶段,其收费模式还不是特别明确。因此我们姑且在这里做一个保留。

最后,Norris就玩家自律这个问题也在他的微博(微博,一个自以为是的时尚群体才用的傻逼玩意儿)提出了他自己的意见,并且征引了某个叫做crossgate的游戏来印证他的观点。他的观点是什么干我蛋事,但我想说的是,后来我check了一下website,才知道crossgate就是socall的魔力宝贝。我说Norris你他妈说中文会死是哪样?!要不要改名字Johnny或者Kevin啊你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