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058
只有萝莉好
在你笑话我之前,咱们先把事情理清楚。我在ICS或者CCTV的英语频道上看过这个节目,你知道,习惯了下载视频和在线观看,在电视上播放同样的节目,你总觉得后者好像过时了起码五年,仿佛电视台有办法把同样的节目在非编机上用一个“过时”按钮添上一层特殊的滤镜似的,让你觉得土气非凡。尤其是在这种频道上播放的节目,你怎么看怎么觉得,嘿,这也太没营养了。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的。我是说,《汉娜·蒙塔娜》,青春片,迪斯尼?!而且官方的翻译是《双面孟汉娜》!你知道迪斯尼占据了好莱坞百分之大部分的励志片、说教片、低幼层动画片市场。它的市场对象都相信圣诞老人。再说,我不是特别喜欢《歌舞青春》,我觉得,这部过于典型化的青春片,代表了一种我在数十年前才可能会认同的品味——碰巧,这也是迪斯尼频道的玩意。最后,我看过《双面女间谍》,你知道我对这部剧集的看法,换个假发套,就谁都不认识你了?帮帮忙,这不是克拉克·肯特装窝囊!直到今天,我看到詹妮弗·加纳歪歪咧咧的嘴巴,还是会有种条件反射的抵触感,更不用说靠假发套来扮演双重身份这样的设计了。
那么,我为什么会迷上《汉娜·蒙塔娜》呢?一开始,我以为是口味的问题。当然,你可以看《伪装者》、HBO的色情暴力,甚至连《宅男大爆炸》都因为打着Geek牌而显得高人一等。但是迪斯尼频道?听听看,HBO、CBS、FOX,但是迪斯尼?我总是会被动画片和芭比公主占据其试图营造的严肃形象。因此我想我一定是看腻了中产阶级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屏幕上过于卖弄,想用稍微不那么有营养的节目来调剂调剂脑子。你知道,就像品尝葡萄酒,你得在当中灌两口健怡。
但我得说实在话,我一直很着迷于这种妙手偶得的事情。比如说人人都爱希斯·莱杰,但是我讨厌蒂姆·伯顿原始版本的《蝙蝠侠》,它太阴暗,太不适合一个向往超级英雄——比如说眼睛仔克拉克的孩子了。结果《黑暗骑士》确实很棒,它让我喜欢看《蝙蝠侠》了。又或者《守望者》让人摸不大着头脑,但等你当真做完了功课,就会发现里面的那些隐藏要素和彩蛋确实很够味。当然《汉娜·蒙塔娜》的反差没那么大,我只是打个比方。最低限度,它给我的感觉从一部一帮小孩子闹腾腾的室内剧,转向了欲罢不能的青春偶像剧。而且我看完了心里还很膈应。
假如从常规的角度来看,我可以这么对你说:《汉娜·蒙塔娜》在故事的背景设计上很讨巧。Miley Cyrus饰演Miley Stewart,一个同时拥有流行歌手Hannah Montana身份的普通姑娘。你知道剧情怎么发展,一会儿是大明星,一会儿是不起眼的中学女生——你知道美国的中学女生多会惹麻烦。故事简直就是不请自来,我们都清楚了。但是且慢,看看这些对比:Miley Cyrus出生于田纳西州,Miley Stewart同样出生于田纳西;剧中饰演父亲Robby Ray Stewart的Billy Ray Cyrus,同时也正是Miley Cyrus的父亲;Hannah Montana的身份是知名流行歌手,Miley Cyrus同样集创作与歌唱于一身;Robby Ray被设计成知名的乡村歌手,而这正好又是Billy Ray Cyrus的本行。我是说,你已经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一部电视剧,还是说真人秀。难怪群众甚至会误认为现实中Miley Cyrus的母亲就像剧中Miley Stewart的母亲一样已经过世了。
显然,等你搞明白,或者习惯了这种扑朔迷离,虚实莫辨的戏中戏外关系时,你就已经被它牢牢地抓住了。我以为这只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低龄电视剧,结果它似乎有拥有sitcom该有的一切:教育意义——或者按迪斯尼的风格来说,应该是说教意义;夸张的笑话;剧中人物的糗态百出;已经让人习以为常的罐头笑声。举一个例子来说,它就像所有电视剧该表现得一样,某个人物固执己见犯了错,然后在15分钟的时候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试图用更为离谱的手段逃避责任或者挽回窘态,结果只有越帮越忙。20分钟的时候她会幡然悔悟,张牙舞爪的夸张和慌乱被垂手认错所取代,结果无一例外地她将获得原谅,剧中人和场外观众异口同声地发出歪脑袋抚胸口的那声“噢……”大家来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接下来2分钟用一个包袱收场,所有人咯咯地笑上一回,我们接着等下一个故事。它应该没什么意思才对,至少不比《CSI》、《豪斯医生》这类中产阶级俗套片来得吸引人。但为什么我会觉得四季收场是一件叫人无奈而失望的事情呢?
撇开群众都是贱骨头这一点不谈,我们都知道他们的,或者说我们自己的德行:它太长了,真是叫人厌烦;它太短了,我还没有看够!永远无法满足。无论是游戏还是电视剧,都一样。按理说《汉娜·蒙塔娜》应该像所有不难操作的单元剧一样,至少拍到第五第六季,收视率难以为继之后再考虑收山。我是说,该死的《好汉两个半》都拍了第八季,连《老爸老妈的浪漫史》都有第六季,群众都厌烦艾伦·哈勃,并且一致认为除了巴尼以外麦克拉伦酒吧里的常客都无聊透了——第六季了,老妈还没有出现!但是第四季的时候,Miley Cyrus搬了新家,剧组换了更为豪华的布景,甚至连标志性场景小吃摊都变成了游乐场。也许因为Mitchel Musso要注重音乐事业将会大幅缺席,可至少他还会时不时地露脸,而且谁关心男配角?!按照常理,更换的布景至少能够再支撑两季以上,不然怎样?30集一季的剧集,在第三季结束的时候让观众因为搬家而不得不与熟悉的布景道别悲伤一次,然后告诉他们,嘿,Miley Cyrus打算朝电影事业发展,因此第四季将会只有12集,然后我们就大结局了!然后群众们则说:好耶!啊?
没错,我热爱《汉娜·蒙塔娜》。看看她们小时候,Miley Cyrus嗓门大动作粗,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剧本甚至为其设计了“Sweet niblets”和“...say what?!”这样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台词。让她饰演一个私底下开朗热情,眨眼就变成台上星光四射大明星的南部姑娘再合适不过了。Emily Osment饰演的Lilly Truscott最初被设计成滑板女孩,喜爱运动同时拥有一副尖嗓门,激动起来就像一只亢奋的仓鼠,后来甚至加上了超语速贯口的角色设计。告诉我,我为什么不喜爱这些代表着热情、青春、富有活力和神采奕奕的元素?更重要的是,Miley和Hannah之间不断的身份转换,加上戏里戏外营造的三重身份认同——Miley Cyrus、Miley Stewar、Hannah Montana,你会觉得它似乎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明星在寻找自我,一个其实和平凡姑娘没什么两样的少女成长的故事。这种想法激励人心,让人觉得好莱坞、洛杉矶、Malibu、丑闻、无孔不入的狗仔队、急功近利的明星社交、虚荣的名利场里面,还是有真诚和善意的。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吃过这种亏,然而一旦事情牵涉到电视上的明星,你吃得亏再多也没有用。流行娱乐的一个恶习就是,它希望你多多关注,让它成为你生活的中心。可一旦你关注它,就发现再多的信息也不能满足你被激起的那种贪婪的热情。我想知道更多,更多!结果你知道2006年开拍的时候,Miley Cyrus和Emily Osment还是精灵古怪的小姑娘,2010年她们发胖的发胖、赶时髦的赶时髦。Miley Cyrus被浓妆覆盖的脸庞再也看不到田纳西姑娘的淳朴和热情,名车里粉红色的内饰和一排金发摇头娃娃俨然是日落大道上的标准配置。Emily Osment的金色卷发上再也看不到滑轮头盔,黑色的眼影加上朝下撇的嘴角,让人觉得她好像对什么都不满意。现实冲击还不止如此。Miley Cyrus曾经在戏外和剧中的Nick Jonas被誉为金童玉女,就和戏里的Hannah Montana和尊重她双重身份的Jake Ryan约会一样。这种事情实在太迷惑人了,它会让你以为戏外的好莱坞其实是可以很迪斯尼,很脚踏实地的。结果没有多久,就像林赛·罗翰和布莱妮·斯皮尔斯一样,Miley Cyrus即将满十八岁,但已然做下了许多与其以往形象所不相匹配的疯狂事情。到头来,你在电视中所看到的那些,不管多么真实,不管多么像那么回事,寻找自我,身份的迷失,悬崖勒马和永远及时认识自己,都会被一张显然是由于生活习惯不正常而显得浮肿胖脸,以及上面夸张的妆容所击碎。当然,也许在你所不知道的情况下,明星们也有自己的反思。但是看看流行娱乐所形成的这个游戏规则吧,你在屏幕里被看上去很假,但其实很假,然而却有能让你信以为真的事情所说服,扭头一看,就像杰克·布莱克在《摇滚学校》里所说的那样:“摇滚明星都吸毒,女乐迷都心甘情愿献上肉体。”我是说,这就好像你跟我说完正直诚实和勇敢,然后用大头棒揍翻一旁过马路的老太太,抢走了她的买菜钱。我有点受不了这种精神打击。
但是你让我怎么办呢。我知道,比如说大户,一定会笑话我,“叫你不去看《橘子郡男孩》和《绯闻女孩》!”我只能说,还有不到10集,《汉娜·蒙塔娜》就会结束。在此之后,哪怕是屏幕上那个营造出来的完美形象,其生活都不会有进一步的进展,就好像你一直关注的人,到最后却根本不存在。我是说,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娱乐变得好像成瘾剂一样来劲了?你知道接下来自己会去找更多的chick flick,变得空虚,焦躁地忍耐现实,直到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过去,冷静地发现自己的狂热有多么地愚蠢。然后抱着不信和怀疑的态度去看待《废柴联盟》或者《外包情缘》,放弃乐观的生活热情。时不时地,你会怀念那些动听的歌曲,怀念知道后面还有很多集故事可以发展的第一季的时候,怀念Miley扯着大嗓门豪快大笑和Emily尖锐的哭腔,怀念生活气息浓郁的南方乡土口音……但是在内心深处,你知道背后有红地毯、时尚大奖、不知所谓的名流社交、绯闻和花里胡哨的MTV、空虚的豪宅和同样空虚的私生活,组成了这些你所喜爱的明星们。它是一种自我否定,而且是一种你心甘情愿接受的自我否定,最让人难过的,就是明知道如此你依然会上当受骗。恨不得Miley Stewart永远纠缠在秘密要被发现了,秘密没有被发现,秘密被发现了,秘密被守住了……直到你最终厌倦,将其弃之敝履。或者你也可以说这和男女关系差不多,关键就看谁先把对方给甩了,要不然,就只能怪自己为什么不去着迷于《人人都爱雷蒙德》。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